辽宁:“大学进园区”助高端人才引进提速
来源:辽宁日报 日期:2018-07-01 浏览
  辽宁日报讯 去年以来,东北大学和朝阳天马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起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并以研究院为依托,成立了辽宁东大矿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一条“政府主导、天马集团负责出资、企业管理和市场运营、东北大学负责技术研发”的“产学研”完整发展链条正式形成。公司主要研发方向是复杂难选铁矿技术,2017年4月开工,建设了6个中试系统,2017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2018年,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孙传尧进站,组建专家团队1个,由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韩跃新教授领衔,研发实力再一次加强。同时新上了年处理80万吨难选铁矿石项目,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8亿元,税收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42个。

  这种“企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新路径正是朝阳县推进“企业+N”模式、实施“大学进园区”工程、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大学进园区”工程是朝阳市县两级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的“一把手工程”,今年以来,朝阳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实施“大学进园区”工程中,探索“企业+N”新模式,扎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朝阳县“企业+N”产学研合作模式,除了上述“企业+大学”模式,还有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柔性引进专家”等等。

  “企业+教授”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引导,企业和大学教授个人合作成立公司,企业负责投资、管理、运营,教授提供专利技术,带动形成大学与地方“产学研”深度合作。比如,朝阳康泉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是由朝阳康泉医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蒋刚彪联合成立,研发高分子纳米新材料。该公司项目由康泉医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大部分资金投入、企业管理和市场运营,华南农业大学蒋刚彪教授以专利技术及部分资金入股。该项目占地约5.33公顷(一期3.33公顷),一期计划投资1亿元,实现400吨/年规模,产值1.2亿元,税收0.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个。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参与,企业通过购买最新科技成果的方式成立公司,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同时,邀请科技成果研发人员以技术支持、资金入股等方式进行合作,长期提供技术支持。比如,朝阳明宇化工有限公司在起步阶段就与青岛科技大学开展了校企合作,把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科技成果(尹进华博士团队)通过购买的方式,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产品达产后,聘请尹进华博士为总工程师,持续提供技术指导,使得企业由最初资产不足500万元,发展到目前超过5000万元。

  “企业+柔性引进专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政府支持具备有一定自主研发能力的成熟企业依靠政策优势,聘请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兼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辽宁天亿机械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及人才引进,目前,拥有国家专利技术14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人。在此基础上,公司又充分发挥市县人才政策优势,积极引进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谢里阳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兼职,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朝阳县已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正在争取省级),与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在清风岭景区建“产学研”实习基地1处,引进高层次人才19人,转化华南农业大学年产4000吨高分子纳米新材料、沈阳农业大学玉米绿色高质效创建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项,申请橡胶生产用的冷却水泵、过条机等专利6件。